第六十七章 家庙曾经的风波-《丝路风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归安县一名知府胡荣,是一名买官。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,整天千方百计想歪门邪道捞油水,进行敲诈。人们称他为“雁过拔毛”。

    听说刘家要建庙,胡知府坐在太师椅上,撸了一下自己的下巴的胡须,脸上露着狰狞的笑容,摇晃着脑袋。心想,该老子发财的机会到了。不好好的的敲她一笔,还待何时?

    于是,他差人传了我的祖父。

    我祖父小心翼翼地站在那里,不知胡知府今天又要耍什么花样。

    胡知府见我祖父站在那里,狞笑着道:听说刘老板家钱多得无处花,只得大兴土木修建家庙。

    我祖父微笑说:只是建一所祠堂,以供列祖列宗灵位之用。

    胡知府又狞笑着道:哦,理应理应。自家之事理应,那公业之事更为理应。如今,本府府庙常年失修,修缮需要银两,我想刘老板不会见之忍之吧。

    我祖父一听不觉一愣。心想:自己才出了10万银两,把府庙修缮一新,怎么又要修缮府庙了呢?分明是无事找事,巧立名目。又不敢与他公开对质。既然他已经开口了,哪有让他白费吐沫之理。于是,掏出一张五万两的银票,放到胡知府桌子上。

    胡知府拿起银票看了一眼,脸色开始难看起来。然后,把银票一推,冷笑了一声,道:看来刘老板是在打发“叫花子”。好像为官未曾见过银子似的。刘老板实在舍不得银子,还是把银票拿回去,为官还是另辟途径。

    我祖父无奈地陪笑道:请大人不要误会。大人唤在下过来,不知为了何事,故没带银子。日后,府衙若果真修缮府庙,的确还需银两,与在下说一声就是了。

    胡知府一听这话,知道我祖父话里有话。老羞成怒地站起来道:你此话好像为官诚心诈你不成?你可知,你已经犯了“欺君之罪”。

    祖父一听说自己犯了“欺君之罪”,不觉吓出了一身冷汗。问道:知府大人息怒,息怒。在下确实没有带银子,日后,给您送来就是了。大人说在下犯了“欺君之罪”,在下真的不知,还请大人明指。

    胡知府冷笑着道:只有皇上家庙坐北朝南,哪有贫家家庙坐北朝南与皇上相提并论之理,不是触犯枉法,还当何罪?

    祖父这才恍然大悟。知道这下闯祸了。苦笑着道:还请大人担待,在下,立马改正。

    胡知府冷笑着,一边挥挥手,一边道:为官乃是迫不得已,你还是回去吧!

    祖父无奈地回到南浔。与工匠他们一起商量。祖父道:我刘家造的祠堂坐北朝南,那大门朝南开,还起名为“刘氏家庙”,只有皇上的太庙才可称之为“家庙”,才能大门朝南开,以显尊贵。刘家怎能称之为“家庙”,乃是“欺君之罪”。能不能想办法改一改?

    工匠为难地道:时下工程已经初具规模,要改为时已晚。
    第(2/3)页